【AI底层逻辑】——篇章5(下):机器学习算法之聚类&降维&时间序列

续上:

目录


4、聚类

聚类即把相似的东西归在一起,分类不同的是,聚类要处理的是没有标签的数据集,它根据样本数据的分布特性自动进行归类

人在认知是事物时倾向于简化,虽然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个体,但是却不影响对它们进行归类,大脑用抽取共性的方式使得我们快速记忆不同的事物。

聚类是典型的无监督学习算法,基本思路都是利用每个数据样本所表示的向量之间的“距离”或密集程度来进行归类。这与分类算法中的K邻近算法思路相近。典型的“计算距离”的聚类算法有K均值(K-Means)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1、任意取k个数据点作为初始中心;
2、依次计算其他点到这些中心的距离;
3、将每个点归类到与它距离最近的中心,每个类别下点下的集合是一个类簇;
4、重新计算各类簇的中心位置(即类簇中所有点的中心——质心;
5、重复上述2、3、4步骤,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归类,且类簇的中心位置没有明显变化;

此时可认为聚类任务完成,其基本思路就是不断拉拢身边距离相近的样本数据,将它们归为同类。

不足:①需要提前指定类簇数量,实际应用时很难知道数据是什么分布,甚至不知道分为几类;②要提前定义初始中心,这个选择通常是随机的(初始中心不同最终结果也可能不同,如果初始中心都在同一类别,会对结果影响很大);③算法需要重复迭代地计算类簇中心,计算开销大;④常用欧式距离划分类簇,但是隐含一个前提假设——数据各个维度变量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计算距离”只是聚类解题的一种思路,有些情况并不一定数据点之间距离越近就属于一类。因为数据在空间中的分布可能是任意尺寸、任意形状,如曲面。此时可考虑用“计算密度”(即根据数据之间的疏密程度)的方法:

聚类算法应用场景

①图像分割和特征提取,找到图像中相似的视觉区域;

②从海量论文中找到相似内容和观点的论文;

③异常点检测,如信用卡防欺诈、肿瘤病例筛查、刑侦破案等。

5、降维

大量的数据增加了数据采集和分析的难度,由于许多变量之间存在关联(和、差、积、商或其他运算关系),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孤立看待,盲目减少可能损失信息。所以需要一种合理的数据处理方法,在减少变量数量的同时,尽量降低原变量中包含信息的损失程度,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关联,那么使用更少的综合变量来代替原变量,减少数据维度,理论上可行的——降维

如在特征提取时不必提取所有特征,精准抓住足够解决问题的特征即可,这是一个特征选择过程,主成分分析法可帮助我们快速完成特征筛选过程:

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在文件压缩、声音降噪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它是一种多个变量简化为少数几个主成分的统计方法,这些主成分能反映原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通常表示为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

PCA数学原理:对数据进行正交线性变换,把原始数据变换到一个新的坐标系中,从而找到新坐标系的主成分,求解过程需要用到矩阵运算特征分解,关键步骤是如何寻找最大方差的方向

原变量之间可组成不同的线性组合,PCA尝试找到最佳的特征组合,PCA有两个目标:①尽可能找到最小的特征组合,即去除冗余的特征;②尽可能体现特征的差异,即让不同特征能明显区分——举例来说,随意挑选两个特征构建它们的散点图,如下图所示,图中每个点有两个特征,分别对应X轴和Y轴,在图中画一条直线,将所有点投影到这条线上就可以构建出一个新的特征(新的X轴)——它可以通过两个旧特征的线性组合来表示。

不仅如此,PCA还会根据两种不同的“最佳”标准找到最合适的新坐标系:①让数据投影在新坐标系上的点(新特征)尽量分散,即方差最大化;②让新特征与原来的两个特征的距离偏差最小,即误差最小化。当同时满足上述两点时,新的特征组合就找到了。

PCA去除了冗余信息,保留了最有可能重建原有特征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更有区分度,数学表征上方差更大。所以PCA不仅可以实现降维,也可以作为提取有效特征(特征工程)的一种方法,在分析数据时尤为有用。

6、时间序列

时间序列是一组按照时间顺序记录的有序数据,对时间序列进行观察、研究、找寻变化规律,预测未来趋势,即为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分支,遵循统计学基本原理——利用观察数据估计总体的性质。但时间序列也有其特殊性,由于时间不可回退,也不可重复,使得时间序列分析拥有一套自成体系的分析方法。

常用的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大致有两种!

第一种采用趋势拟合的方法,比如提取时间序列的各种趋势规律(如ARIMA(差分整合自回归移动平均)算法),或用各种不同的频率和幅度的波形叠加组合(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分析),还有前面的回归算法第二种采用特征提取的方法,比如使用统计方法、专家经验提取时间序列特征,将这些特征、原始时序数据、标签等输入人工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或使用具有上下文记忆功能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并没有特定分析方案,需要根据实际的数据特点挑选算法,也可以多个算法结合使用。

下面详细展开一种常用方法,这种方法考察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性周期性季节性以及剩余不规则变化(随机变动,也叫残差)。

趋势性可使用线性回归、指数曲线、多项式函数来描述

周期性是一种循环的变动,取决于一个系统内部影响因素的周期变化规律,表现为一段时间内数据呈现涨落相同、峰谷交替的循环变动!

③如果一些波动受季节影响,说它是一种季节性变化。许多销售数据或经济活动会收到季节的影响!

④剔除时间序列的趋势性、周期性、季节性,剩余的波动部分通常被归为不规则变化,它包含突然性变动随机性变动。随机性变动是数据以随机形式呈现出的变动(通常是无法解释的噪声);突然性变动可能由突发事件导致,表现为一些异常值。

模型构建:趋势性、周期性、季节性都可以用时间序列的相关算法构建具体的数学模型,这些模型叠加组合后的总体结果。叠加效果数学上通常有两种处理方法,①各个影响因素相互累加,如信息熵的计算,一个时间的信息熵是每个子事件信息熵之和——加法模型假定多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②各个影响因素的结果相乘,如概率的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是每个子事件发生的概率之积——乘法模型假定各个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乘法模型较为常用,加法和乘法也可混合使用。

:时间序列模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序列必须满足特定的数据分布,或者具有平稳的时间序列特性,比如在剔除趋势数据后,时间序列不能与时间有依赖关系,数据波动的频率和幅度不能随时间变化等。如果不能满足检验要求,则无法通过模型求解。

三、无完美算法

没有一个算法可以在任何领域总是表现最佳,不存在普遍适用的最优算法。使用任何算法都必须要有与待解决问题相关的假设,一旦脱离具体问题,空谈算法毫无意义!

一个好的算法不在于它足够复杂,而在于它的逻辑简洁、清晰、设计优雅!你觉得算法复杂是因为所要解决的场景复杂!——算法是简洁和高度抽象的表达,场景才是复杂的

 往期精彩:

【AI底层逻辑】——篇章3(下):信息交换&信息加密解密&信息中的噪声

【AI底层逻辑】——篇章3(上):数据、信息与知识&香农信息论&信息熵

【机器学习】——续上:卷积神经网络(CNN)与参数训练

【AI底层逻辑】——篇章1&2:统计学与概率论&数据“陷阱”

【AI底层逻辑】——篇章5(上):机器学习算法之回归&分类

文章出处登录后可见!

已经登录?立即刷新

共计人评分,平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0)
xiaoxingxing的头像xiaoxingxing管理团队
上一篇 2023年8月2日
下一篇 2023年8月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