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文章目录

  • 一、原理
  • 二、具体流程
    • 2.1 训练森林
    • 2.2 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 2.3 异常分数
    • 2.4 检测过程
  • 三、优缺点
    • 3.1 优点
    • 3.2 缺点
  • 四、代码实战
    • 4.1 准备数据
    • 4.2 模型
    • 4.3 可视化边缘

一、原理

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简称 iForest)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用于识别异常值。

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异常数据由于数量较少且与正常数据差异较大,因此在被隔离时需要较少的步骤。

有两个假设:

  • 异常的值是非常少的(如果异常值很多,可能被识别为正常的)
  • 异常值与其他值的差异较大(这点也可以引出主要是全局上都为异常的异常,局部小异常可能发现不了,因为差异并不大)

二、具体流程

2.1 训练森林

  1. 子采样: 首先从整个数据集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来为构建树做准备。这些抽样的子集大小通常远小于原始数据集的大小,这样可以限制树的大小,并且减少计算复杂度。
  2. 构建孤立树 (iTrees): 对于每个子采样集,算法构建一棵孤立树。构建孤立树的过程是递归的。在每个节点,算法随机选择一个特征,并在该特征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随机选择一个分割值。然后,数据根据这个分割值将样本分到左子树或右子树(这里其实就是简单的将样本中特征小于这个分割点的样本分到左边,其次分到右边)。这个过程的结束条件:树达到限定的高度, 节点中的样本数量到一定的数目,或者所有样本的所选特征值都是同一个值。
  3. 森林构建: 重复1-2构建完特定数量的孤立树,集合为孤立森林。

2.2 首先要明确几个相关概念

  1. 路径长度(【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指样本通过该孤立树构建阶段的特征选择方式,从树的根节点到达该样本被孤立的节点(被孤立就是意味着这个样本最终到达的树的叶子节点)所需要的边数。
  2. 平均路径长度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该样本在森林中所有树的路径长度的平均值。
  3. 树的平均路径长度: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是调和数,可以近似为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其中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为样本个数,对于给定的数据集大小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平均路径长度的期望是一个常数,该公式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基准,用于将路径长度标准化。
  4. 异常分数:对于每个样本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其异常分数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的计算公式如下: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其中,【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是数据点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在所有树中路径长度的平均值,【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是训练数据的样本量,【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是树的平均路径长度,用于标准化。

2.3 异常分数

score的范围为[0, 1]。

  1.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约等于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样本点的路径长度和平均路径长度没啥差别,看不出是否有异常;
  2.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越靠近 0, score 越接近1, 说明样本很容易被孤立,更可能是异常的;
  3.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的极端情况就是为样本的 【机器学习 | 异常检测】孤立森林(isolation Forest)iForest 算法理论讲解及 Python 实战, 这时候 score 很小,不容易被孤立,也看不出是否为异常。

2.4 检测过程

  1. 路径长度计算: 对于新的测试样本计算它们在每棵孤立树中的路径长度, 并算平均路径长度。
  2. 计算异常分数: 利用上述计算,孤立森林会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异常分数。
  3. 判定异常: 根据计算出的异常分数,可以设置一个阈值来判定哪些数据点是异常的。

三、优缺点

3.1 优点

  1. 高效性: 孤立森林算法特别适合处理大数据集。它具有线性的时间复杂度,并且由于使用了子采样,使得在计算上更加高效。
  2. 易于并行化: 和随机森林一样,构建孤立树是独立的过程,构建森林可以并行化。

3.2 缺点

  1. 异常值比例敏感性: 如果数据集中异常值的比例相对较高,孤立森林的效果可能就会下降,因为它是基于异常值“少而不同”的假设。
  2. 对局部异常检测不敏感:因为 少而不同的 前提条件决定主要解决全局异常的特点,对在局部区域表现出轻微异常特征的点检测不是很敏感。
  3. 不适用于多维特征情况:iforest不会因为特征的多少而降低算法的效率,但也正因为每次只随机用其中一个特征作为分割的特征,如果特征维度很高,就会有很多特征没有用到。

四、代码实战

4.1 准备数据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klearn.model_selection import train_test_split

n_samples, n_outliers = 120, 10
rng = np.random.RandomState(0)
cluster_1 = 0.4 * rng.randn(n_samples, 2) + np.array([2, 2])
cluster_2 = 0.3 * rng.randn(n_samples, 2) + np.array([-2, -2])
outliers = rng.uniform(low=-4, high=4, size=(n_outliers, 2))

X = np.concatenate([cluster_1, cluster_2, outliers])
y = np.concatenate(
    [np.ones((2 * n_samples), dtype=int), -np.ones(n_outliers, dtype=int)]
)

scatter = plt.scatter(X[:, 0], X[:, 1], c=y, s=20, edgecolor="k")
handles, labels = scatter.legend_elements()
plt.axis("square")
plt.legend(handles=handles, labels=["outliers", "inliers"], title="true class")
plt.title("data distribution")
plt.show()

4.2 模型

# 通过y的比例进行均匀拆分
X_train, X_test, y_train, y_test = train_test_split(X, y, stratify=y, random_state=42)

from sklearn.ensemble import IsolationForest

clf = IsolationForest(max_samples=100, random_state=0)
clf.fit(X_train)

# 得到score,Negative scores represent outliers, positive scores represent inliers
y_pre_score_test = clf.decision_function(cluster_1)
print(y_pre_score_test)

# -1为异常, 1为正常, 可以看下这个函数内部,就是score<0的设为-1
y_pre_label_test = clf.predict(cluster_1) 
print(y_pre_label_test)

4.3 可视化边缘

# 通过网格的方式得到location的x和y坐标
xx, yy = np.meshgrid(np.linspace(-6, 6, 60), np.linspace(-6, 6, 60))
# concat x和y 得到输入的坐标
input_location = np.c_[xx.ravel(), yy.ravel()]

Z = clf.decision_function(input_location)
Z = Z.reshape(xx.shape)

plt.title("IsolationForest")
plt.contourf(xx, yy, Z, camp=plt.cm.Blues_r)
b1 = plt.scatter(X_train[:, 0], X_train[:, 1], c='white', s=20, edgecolor='k')
b2 = plt.scatter(X_test[:, 0], X_test[:, 1], c='green', s=20, edgecolor='k')
c = plt.scatter(outliers[:, 0], outliers[:, 1], c='red', s=20, edgecolor='k')
plt.axis('tight')
plt.xlim((-6, 6))
plt.ylim((-6, 6))
plt.legend([b1, b2, c],
           ["train data",
            "test data",
            "outlier"],
           loc="best")
plt.show()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作者:旅途中的宽~原创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zk4869/article/details/135706638

共计人评分,平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0)
心中带点小风骚的头像心中带点小风骚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年4月22日
下一篇 2024年4月22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