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篇文章主要跟大家聊下 Java 线程池面试中可能会问到的一些问题。
全程干货,耐心看完,你能轻松应对各种线程池面试。
相信各位 Javaer 在面试中或多或少肯定被问到过线程池相关问题吧,线程池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体系,基于此可以问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问题。
若你很熟悉线程池,如果可以,完全可以滔滔不绝跟面试官扯一个小时线程池,一般面试也就一个小时左右,那么这样留给面试官问其他问题的时间就很少了,或者其他问题可能问的也就不深入了,那你通过面试的几率是不就更大点了呢。
下面我们开始列下线程池面试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以及该怎么回答,以下只是参考答案,你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1. 面试官:日常工作中有用到线程池吗?什么是线程池?为什么要使用线程池?
一般面试官考察你线程池相关知识前,大概率会先问这个问题,如果你说没用过,不了解,ok,那就没以下问题啥事了,估计你的面试结果肯定也凶多吉少了。
作为 JUC 包下的门面担当,线程池是名副其实的 JUC 一哥,不了解线程池,那说明你对 JUC 包其他工具也了解的不咋样吧,对 JUC 没深入研究过,那就是没掌握到 Java 的精髓,给面试官这样一个印象,那结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说,这一分一定要吃下,那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好这问题呢?
可以这样说:
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摩尔定律在现有工艺水平下已经遇到难易突破的物理瓶颈,通过多核 CPU 并行计算来提升服务器的性能已经成为主流,随之出现了多线程技术。
线程作为操作系统宝贵的资源,对它的使用需要进行控制管理,线程池就是采用池化思想(类似连接池、常量池、对象池等)管理线程的工具。
JUC 给我们提供了 ThreadPoolExecutor 体系类来帮助我们更方便的管理线程、并行执行任务。
下图是 Java 线程池继承体系:
使用线程池可以带来以下好处:
降低资源消耗。降低频繁创建、销毁线程带来的额外开销,复用已创建线程
降低使用复杂度。将任务的提交和执行进行解耦,我们只需要创建一个线程池,然后往里面提交任务就行,具体执行流程由线程池自己管理,降低使用复杂度
提高线程可管理性。能安全有效的管理线程资源,避免不加限制无限申请造成资源耗尽风险
提高响应速度。任务到达后,直接复用已创建好的线程执行
线程池的使用场景简单来说可以有:
快速响应用户请求,响应速度优先。比如一个用户请求,需要通过 RPC 调用好几个服务去获取数据然后聚合返回,此场景就可以用线程池并行调用,响应时间取决于响应最慢的那个 RPC 接口的耗时;又或者一个注册请求,注册完之后要发送短信、邮件通知,为了快速返回给用户,可以将该通知操作丢到线程池里异步去执行,然后直接返回客户端成功,提高用户体验。
单位时间处理更多请求,吞吐量优先。比如接受 MQ 消息,然后去调用第三方接口查询数据,此场景并不追求快速响应,主要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处理任务,可以利用队列进行任务的缓冲
2. 面试官:ThreadPoolExecutor 都有哪些核心参数?
其实一般面试官问你这个问题并不是简单听你说那几个参数,而是想要你描述下线程池执行流程。
青铜回答:
包含核心线程数(corePoolSize)、最大线程数(maximumPoolSize),空闲线程超时时间(keepAliveTime)、时间单位(unit)、阻塞队列(workQueue)、拒绝策略(handler)、线程工厂(ThreadFactory)这7个参数。
钻石回答:
回答完包含这几个参数之后,会再主动描述下线程池的执行流程,也就是 execute() 方法执行流程。
execute()方法执行逻辑如下: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nt c = ctl.get();
if (workerCountOf(c) < corePoolSize) {
if (addWorker(command, true))
return;
c = ctl.get();
}
if (isRunning(c)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int recheck = ctl.get();
if (! isRunning(recheck) && remove(command))
reject(command);
else if (workerCountOf(recheck) == 0)
addWorker(null, false);
}
else if (!addWorker(command, false))
reject(command);
}
可以总结出如下主要执行流程,当然看上述代码会有一些异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作者:m0_智者阳光原创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m0_73088370/article/details/126585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