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笔记-第一章-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一、信息系统开发基础

信息系统规划(ISP)

信息系统规划

从企业战略出发,构建企业基本的信息系统架构,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信息系统规划步骤

  1. 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
  2. 制定企业信息化战略
  3. 信息系统规划方案拟定和总体架构设计
  4. 信息系统规划(ISP)方法
    第一阶段:以数据处理为核心,围绕单个职能部门需求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自上而下识别系统目标,自下而上设计信息系统,对组织机构的变动具有适应性
    关键成功因素法(CSF)
    战略集合转化法(SST)
    第二阶段:以企业内部MIS为核心,围绕企业整体需求
    战略数据规划法(SDP):以企业整体的数据需求进行规划
    信息工程法(IE)、战略栅格法(SG)
    第三地段:综合考虑企业内外环境,以集成为核心围绕企业战略需求
    机制链分析法(VGA)、战略一致性模型(SAM)

企业系统规划法(BSP)步骤

项目确定>准备工作>定义企业过程(涉及到相关业务的操作流程)>识别定义数据类(在企业业务执行过程中,有些过程要执行用到某些数据、有些过程会产生某些数据)>分析现有系统(分析企业自身和现有系统,现有系统对这些过程数据支撑如何,才能够清楚新开发的系统最终效果是什么)>确定管理部门对系统的要求>提出判断和结论>制定建议书和开发计划>成功报告

信息系统规划(ISP)工具

  1. 制定计划:Pert图、甘特图
  2. 访谈:调查表、调查提纲
  3. 确定需求,梳理流程:会谈,正式会议
  4. 组织结构、数据类与过程关系:P/O,R/D,功能法,CU
P/O矩阵(过程/组织矩阵)

展现企业过程与组织的联系,指明过程决策人。

总经理 财务总监 业务总监
人事 人员计划 *
人事 招聘培训
人事 合同支付 * +

注:“√”代表负责和决策,“*”代表过程主要涉及,“+”代表过程涉及,空白代表不涉及

R/D矩阵(资源/数据矩阵)

在调查研究和访谈基础上,采用实体法归纳出数据类
R/D矩阵

C/U矩阵(创建/使用矩阵)

展现哪些企业过程生成哪些数据,使用哪些数据。是企业过程与数据类的关系.
C/U矩阵

功能法

使用IPO(输入、处理、输出)图表示
识别企业过程,分析每个过程的输入数据与输出数据,并与R/D矩阵比较调整,形成系统的数据类。

二、大型信息系统

特点

  • 规模庞大:一般包括多个独立运行和管理的子系统
  • 跨地域性:部署不集中,如全国各地部署
  • 网络结构复杂:一般采用多级网络结构、跨越多个安全域、网络关系复杂、接口众多
  • 业务种类多:业务逻辑复杂,各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复杂
  • 数据量大:处理的业务信息量大,数据复杂多样
  • 用户多:使用者多,角色多,对系统的访问与操作多

三、信息系统生命周期(life cycle)

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流程

系统规划

  1. 开发请求
  2. 初步调查
  3. 可行研究
  4. 审批

系统分析

  1. 详细调查
  2. 逻辑设计
  3. 审查

系统设计

  1. 总体设计
  2. 详细设计
  3. 审查

系统实施

  1. 编程调试
  2. 系统转换
  3. 验收

系统运行和维护

  1. 系统维护
  2. 系统评价

信息系统阶段与产出

四阶段划分法对应关系

四、软件开发方法

  • 结构化法
    按照传统的开发流程从规划到整理需求再到设计都是逐步完成的,优点是目标清晰,文档规范,过程可控制。缺点是开发周期长,灵活性较差,难以适应需求变化
  • 面向对象方法
    以面向对象的思想去规划开发流程,有更好的复用性
    结构化与面向对象关系:相互依存,不可替代
  • 面向服务方法
    将面向对象的思想使用到大型项目中,将不同的功能模块拆分成单个应用系统提供自身的服务能力。
  • 原型法
    先将用户的初步需求通过原型设计表示出来,通过用户的反馈进行逐步优化,确定好原型后再进行开发。

需求分析

`软件需求指的是用户对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

需求分类

  • 业务需求:系统高层次目标
  • 用户需求:用户视角
  • 系统需求:系统的角度看问题,又分为(功能需求、性能需求、设计约束)

QFD(质量功能部署)

  • 基本需求:用户要求做的,必须做
  • 期望需求:用户认为要做的,不做不满意
  • 兴奋需求:用户不认为要做,一般不做

需求分析的步骤

UML(统一建模语言)

UML的特征

UML的分类

UML图的图例


UML-用例图关系

UML-类图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聚合和组合关系的区别:
聚合:整体的消亡不代表局部的消亡(如汽车报废,轮胎不一定报废)
组合:整体和局部同时消亡(如公司解散,相应的部门也要解散)

软件架构设计

五、信息系统生命周期模型

瀑布模型


瀑布模型是典型的结构化设计模型,它只能用于需求明确的项目

V模型

原型化模型

螺旋模型


螺旋模型的一大特点就是它具有风险分析的阶段,它是由原型+瀑布的思想演变而来

迭代模型


迭代模型:初始阶段是需求的确认阶段,细化阶段是软件的架构阶段,构造是不断开发剩余功能构建。特点是用例驱动,以架构为中心,不断迭代和增量

敏捷开发模型

软件过程管理

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

  • CMMI是从 CMM发展而来
  • CMMI分阶段式和连续式,它们采用相同的24个过程域,逻辑上等价。
    注:CMMI1.2共有24个过程域,CMMI1.3共22个过程域
CMMI阶段式分组


阶段式分组更加侧重于组织的成熟度,级别由低到高分别对应考察的过程域不同。依次所考察的内容为项目管理(二级可管理级)>技术实现方案(三级已定义级)>性能、量级(四级量化管理级)>优化改革(五级优化管理级)

CMMI连续式分组


连续式分组侧重组织的过程能力。过程管理中都是组织级的概念,项目管理中更多的是项目经理所担任的职责,工程是偏技术领域的内容。
CMMI1.3版本没有集成化团队和组织级集成环境,并且把需求管理放到了项目里中去了。

两种模型过程域是等价的,所以对同一组织进行CMMI评估,得到的结论是相同的。

设计模式


重点 理解类模式和对象模式的区别,类模式在编译时就确定属于静态关系,对象模式是根据运行时的参数才能确定,属于动态关系。

六、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方法

  • 黑盒测试:不关心功能的具体实现,只测试输入参数与输出参数是否正确
  • 白盒测试:根据功能的实际代码,覆盖所有可能执行的语句、条件、路径等
  • 桌前检查:自己浏览代码检查是否有错误
  • 代码审查:开发人员互相检查对方的代码
  • 代码走查:自己读代码发现错误

软件测试类型

Beta测试:用户在用户环境帮助测试
SRS:需求规格说明书

测试风险管理

测试人员绩效考核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作者:负流年原创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果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783530/article/details/125570316

共计人评分,平均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投票!成为第一位评论此文章。

(0)
扎眼的阳光的头像扎眼的阳光普通用户
上一篇 2024年1月8日
下一篇 2024年1月8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