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 LaTeX诞生背景
- TeX和LaTeX
- LaTeX主要功能
- 文档结构
- 数学公式
- 公式块
我们平时在word里新建一个doc(x)文件后,输入内容,调整页边距、字体大小、行间距等待,然后交给打印机打印就可以了。
如果你写了一篇关于新疆棉花的文章,2000字,在word里调整很快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效果。
但如果你想把自己记下的关于矩阵乘法的笔记打印下来,因为你的字太丑了,你就会发现遇到了困难:那些数学符号应该怎么排版才好看,尤其是矩阵这样的大块内容。
于是你通过找资料知道了怎么在word里插入公式,但每次都要点击插入-公式(或 Alt + =),才能在当前位置插入公式块。
想要加一个下标还要点击上下标-下标。
可能你注意到了word有一个墨迹公式的功能,于是你迫不及待地打开,发现,这玩意儿也是个垃圾,手写不适合鼠标,或许对触摸屏好一点。
最终你通过万能的互联网,发现了LaTeX这个好东西。
LaTeX诞生背景
高德纳,图中的老爷子出生于美国,是著名计算机科学家,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荣誉退休教授。高德纳教授为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先驱人物,创造了算法分析的领域,在数个理论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做出基石一般的贡献。在计算机科学及数学领域发表了多部具广泛影响的论文和著作。1974年图灵奖得主。
1966年,高德纳的著作达到3000多页,它与出版社商定,编纂一部计算机程序设计巨著《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到2018年这本书已经出版了4卷,对计算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但在当时,电脑排版技术十分粗糙,已经影响到他的著作的印刷质量。他以典型的黑客思维模式,决定自行编写一个排版软件:TeX。他计划在1978年的学术休假时完成这项工作,但事实上,直到十多年之后的1989年,TeX语言才可以使用。
TeX和LaTeX
TeX(音译“泰赫”,“泰克”,写作“TeX”),是一个由美国计算机教授高德纳(Donald Ervin Knuth)编写的排版软件。它在学术界特别是数学、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界十分流行。TeX被普遍认为是一个优秀的排版工具,尤其是对于复杂数学公式的处理。利用LaTeX等终端软件,TeX就能够排版出精美的文本以帮助人们辨认和查找。
LaTeX(拉泰克,写作“LATEX”),是一种基于TEX的排版系统,由美国计算机科学家莱斯利·兰伯特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发,利用这种格式系统的处理,即使用户没有排版和程序设计的知识也可以充分发挥由TEX所提供的强大功能,不必一一亲自去设计或校对,能在几天,甚至几小时内生成很多具有书籍质量的印刷品。对于生成复杂表格和数学公式,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LaTeX主要功能
TeX本质上是一门宏语言。而LaTeX是基于这门宏语言,经过后人不断的完善形成的一种排版格式。
LaTex文件扩展名为.tex
。创建文件后,输入代码,保存文件,通过编辑器提供的工具编译为LaTeX,如果运行正常则可看到导出的PDF文件。
文档结构
以article(文章)模板为例:
\documentclass[UTF8]{ctexart} %模板类型为中文article
\title{title} %标题
\author{author} %作者
\date{} %时间
\begin{document} %开始正文
\maketitle
\tableofcontents
\section{section1}
\subsection{subsection1}
这是文章第一节第一小节
\subsection{subsection2}
这是文章第一节第二小节
\section{section2}
\subsection{subsection1}
这是文章第二节第一小节
\subsection{subsection2}
这是文章第二节第二小节
\end{document}
数学公式
latex编辑公式相对于word而言,可以调整公式字母的大小选择合适的行距,使排版看上去更加整洁。而且虽然是输代码,但效率却是远高于鼠标点击的。
latex公式有两种,分别为行内公式和行间公式(行间公式有两种插入方式):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 (b^2-4ac \geqslant 0) $ 的解为:
\[x=\dfrac{-b\pm \sqrt{b^2-4ac}}{2a}\]
输出结果:
公式块
输入数学公式一般都需要两个宏包:mathtools和amsmath。
通过查找官方文档或者借助编辑器插件,只需要鼠标点击就可以得到符号对应的代码。
定义:设 $A$ 是一个 $m \times n$ 矩阵,$B$ 是一个 $n \times s$ 矩阵,即
\[
A = \begin{pmatrix}
a_{11} & a_{12} & \dots & a_{1n} \\
a_{21} & a_{22} & \dots & a_{2n}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a_{m1} & a_{m2} & \dots & a_{mn} \\
\end{pmatrix}
,
B = \begin{pmatrix}
b_{11} & b_{12} & \dots & b_{1s} \\
b_{21} & b_{22} & \dots & b_{2s} \\
\vdots & \vdots & \ddots & \vdots \\
b_{n1} & b_{n2} & \dots & b_{ns} \\
\end{pmatrix}
.
\]
则 $A$ 与 $B$ 之乘积 $AB$ (记作 $C=(c_{ij})$ )是一个 $m \times n$ 矩阵,且
\[
c_{ij} = a_{i1}b_{1j} + a_{i2}b_{2j} + \dots + a_{im}b_{nj} = \sum_{k = 1}^{n} a_{ik}b_{kj}
\]
即矩阵 $C=AB$ 的第 $i$ 行第 $j$ 列元素 $c_{ij}$ ,是 $A$ 的第 $i$ 行 $n$ 个元素与 $B$ 的第 $j$ 列相应的 $n$ 个元素分别相乘的乘积之和。
可以对比一下,第一个是word插入公式,第二个是LaTeX生成的。
看到这里,应该感受到了LaTeX的强大之处了吧?
word入门及其简单,但学习更高级的功能很难;LaTeX入门阶段的学习曲线就及其陡峭,可一旦熟练就很得心应手,能排版出自己想要的格式。
日常还是markdown用得多一点,比较公式的需求不大,而且便于互联网传播。
本篇文章只是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介绍,想要了解更多内容,请自行查找资料。
最后还是要来一句:LaTeX牛逼!!!
文章出处登录后可见!